
新双峰客户端1月21日讯(通讯员 周伟华)时至隆冬,杏子铺镇品端村仍生机勃勃。走进品端村,洋楼别墅鳞次栉比,硬化公路宽阔整洁,公路两边及农家庭院花枝招展,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呈现一幅景美人富的和美画卷。近年来,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移民村庄,在双峰县移民事务中心和水保中心驻村帮扶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庄的美丽蜕变。
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焕新颜
在新建成的移民新村示范村文化广场上,一条宽阔的公路贯穿全村,两旁的绿植在冬天里依然郁郁葱葱,茶花和红梅绽放着鲜艳的花朵,把村庄装扮得妖娆多姿。
“眼前这些花草和微景观都是我们建设移民新村示范村新打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美化环境,还让村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双峰县移民事务中心、水保中心联合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赛说。这里以前破破烂烂,肮脏不堪,如今经过精心改造,这里变身成了花园,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年来,品端村在争取移民新村项目资金和水保资金200多万元,把品端村3公里主干公路拓宽改造,两边栽种花卉绿植,并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和袖珍花园。
“以前村里的环境可没这么好,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在到处种植鲜花绿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村民都说住着非常舒服。”村党支部书记陈智辉说起村上的变化,喜笑颜开。
如今,品端村完善了全村基础设施,包括村道升级改造、美化绿化、“四小园”、文化广场、外立面提升等。全村实现无害化户厕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善,还推进了生活垃圾分类,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每日入户收集垃圾分类到集中点定时清运,长效管护机制健全。
产业发展,振兴有活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初到品端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便发现品端村板栗和农产品等产业基础好,为推动该村产业振兴,工作队员们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为品端村乡村振兴找寻良方。
板栗种植是品端村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品端村鼓励村民成立农民合作社,积极开展板栗产业发展。目前,村内陈家、栗山、望年三个村民小组近80户农户种植板栗200亩,平均亩产值3万多元,通过与加工厂合作,采取订单农业模式进行销售。
除了板栗,品端村的红薯种植也颇具规模,全村的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在栗山村民小组,村民朱红民种植了20多亩红薯,她加工成砣粉和粉丝,晒制红薯干,年产值达5万多元。
为了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驻村工作队还邀请专家到村上给村民开展农产品技术培训班,积极推动村民与专业院校签署了《学院乡村党建共建合作协议》,成立了品端村 “百千万工程” 服务站。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开展助农增收服务活动。
“我们通过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全村1000多亩土地得到充分盘活利用,还修建了495平米乡村振兴产业车间,带动了100多人次闲散劳动力就地就业,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壮大,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王赛说。
基层治理,乡风更文明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品端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品端村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章立制,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带头人等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带家建”“积分制管理”。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出了“暑期小课堂”“夏日送清凉”等品牌示范活动,每月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场次,群众参与率、满意率达98%。大力推行“三长制” ,搭建党群连心桥;完善“片—组—邻”架构,织密基层治理组织体系。通过片长、组长、邻长的贯通联动,让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搭建起党群的连心桥,畅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做好 “三资” 管理,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强化监管和台账管理。
村里还建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通过民俗特色引领乡村治理,深化群防群治,优化治理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以评比 “星级文明户”“积分制”“美丽庭院”“最美家庭” 为切入点,奖惩结合,对环境较差、整改不力的农户进行通报批评,实行挂牌整改。
如今的品端村,不仅环境美、产业兴,而且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成为了美丽宜居、共富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双峰县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娄超”燃动双峰:以球会友 “足”够精彩
“娄超”双峰“第二现场”:大屏前的观赛热
图集 | “娄超”燃动双峰
下载APP
分享到